竹巴噶舉.康巴噶寺.圓如林佛學會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大連一街4號
電話:03-3574420 │ 傳真:03-3559382 │E-mail: khampagar3@gmail.com
104/06/21拿旺桑波堪布佛學講座摘要
2015-11-07
104/06/21佛學講座摘要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上師傳承簡略的傳記。上一次因為我語言溝通上的問題,並沒有辦法完整的跟各位講解,在今天,會再簡略地跟各位講一下為什麼要講解上師傳承傳記的意義。
第一個理由是:基本上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到上師傳承傳記的,有助於對治自己的無知,去除愚昧,而讓自己的智慧可以增長。
第二個理由:以佛教,特別是大乘金剛乘來說,是否能獲得成果,是取決於自己本身對於教法還有上師是否具備著信心和勝解心來做決定的。
當我們講解了上師的傳承傳記之後,我們理解到了上師以及傳承的功德時,很自然地,對於上師及傳承我們就能夠升起深切相信這樣的信心。佛在佛經裡說過:如果種子被火薰烤過的話,那麼即使埋在土壤裡面,有外在的像是肥料、水、陽光等的條件具足,還是無法發芽的;同樣的道理,如果說我們在自己的心中對於佛法對教法沒有信心的話,就像是被薰烤的種子一樣,是無法產生白法的功德!
平常藏人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他們說上師祖師的傳承,後學地要如是的方式來修持!這個意思是說對於上師他的行為你到底應該是如何去奉行,後學者必須先理解才能夠模倣。
為什麼我們要講解上師的傳記呢?是有關於剛剛我們所提到的第一點,要說是我們的過失也好,或者說會在輪迴裡面的根本是源自於什麼呢?是源自於無知,因為這樣無知的愚昧而在輪迴裡。為了要驅除這樣的無知愚昧,升起所謂的智慧的顯像,就必須要理解到上師傳記。因此為了讓我們對各自的上師以及傳承的上師升起信心跟勝解心,所以必須來講解上師傳承的傳記。
第三點:由於我們本身是上師的追隨者,所以當我們對各自的上師及上師的傳承以及傳記都能夠理解的話,我們就能夠理解到如何的升起信心以及來如何的效法他們來修持。
基本上來說顯密共同的教主都說是釋迦牟尼佛,但是在密咒裡面,說是教主也好,或說是整個地位起源也好,所安置的卻是法身金剛持。整體上來說,教主釋迦牟尼跟法身金剛持,這二者的差異在那裡呢?如果從聖者的角度來說,這二者是同一體,沒有差異的,然而在所度化的這些眾生的境界裡面,卻會有著不同的差異。法身金剛持是以報身佛的形像來安置,而至於釋迦牟尼佛則以化身佛的形像來安置。
圓滿報身的金剛持所說的是大乘的教法,這當中主要的是金剛乘。平常我們都說三身--所謂的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指的是一切的障蔽完全地斷捨,一切所應證悟的完全的證悟,自心的實相跟本智已經完全無二無別的融為一體,那這是屬於所謂的自相顯現。藉此對於業障清淨者就現圓滿報身,對於業障清淨和未清淨者顯現共同的化身相。
這當中,金剛持之後的祖師是帝洛巴。帝洛巴和金剛持之間,有所謂的長傳承跟近傳承這兩者的差異。從長傳承的角度來說,帝洛巴從龍樹菩薩以及拿哇巴等四位祖師的座前接受口訣及修持,然後證得了實相;而從近傳承來說,帝洛巴他到奧明淨土之後,在金剛持的座前來領受了見修行這些口訣,而後來到人間傳佈。
這兩者當中,跟實際的現象相符的是什麼呢?是帝洛巴最終從金剛持那邊接受口訣而弘揚。這個道理是,帝洛巴自己本身就說"帝洛我無人間之上師,我的上師唯有是佛陀"。如果問說他能夠確實地親自到金剛持的座前去求取口訣的話,那為什麼還要依止那些人的形像的上師呢?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子,他為了要讓世間的人在他們的境界裡看到他向上師求法這樣的過程,所以他示現了這些歷程。
帝洛巴的弟子是那洛巴。那洛巴本身則是那瀾陀佛學院裡面極為善巧的一位學者。有一天他自己想著要來入定,卻明白地發現自己的心無法堅固安住,那時候心中就想著說必須要藉著密咒金剛乘的教法來讓自己的心有所改變才行。
有一天,當他翻閱密續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太婆問他說:「對於這個續部,你是懂它的辭還是懂它的義?」他說懂得辭的時候,這個老太婆馬上就心生歡喜,顯現非常開心的樣子;再問說:「懂得意思嗎?」的時候,那洛巴回答是:「我也懂它的意思。」時,這老太婆居然顯現極為憂傷的樣子,這個時候那洛巴就問這個老太婆說:「當您問我是否懂得辭的時候,我說理解時,您非常地很開心,但問我說懂得意思時,我說理解時,您卻又顯得非常地憂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老太婆回答說:「你說你懂得辭的時候,我覺得當然是如此,因為你是一位非常善巧的班智達大學者,但當你說你懂得意義的時候,我就覺得你是說謊的!」那洛巴就問說:「那有誰懂得意義呢?」老太婆回答說:「懂得意義的就只有我的兄弟而已,我的兄弟他叫帝洛巴!他現在居住在東方。」於是那洛巴就啟程往東方想依止帝洛巴為他的上師。
在帝洛巴的傳記當中,我們說必須要能夠理解其意義,這當中我們理解到自己本身是凡夫俗子,既然如此,就要先依止上師,在其座前求得口訣。
在那洛巴的傳記裡面,我們要理解到什麼呢?就像那洛巴他嘗試著想要去觀察自己的心是否能夠堅固安住而發覺到無法安住的道理一樣的,我們在平常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無論是在觀修也好,在修法也好,或是在禮拜也好,那麼知道讓自己的心能夠完全的緣取一處,這是我們所該去喚醒的!所以必須要先自我問答地看看自己的心是否能夠如此地安住,假設不行的話,要看看用什麼方法讓其安住。
這個故事當中的第二個意義是在於我們並不能夠只是朗誦文字而已,也不能夠只有藉此理解其意義而已,而是在理解了意義之後,還要看看是否能夠在自己的心中進行修持,這個是這個故事當中的第二個啟示。
第三點:當那洛巴他依止帝洛巴的時候,以現在的話來說,他的身體根本就是承受極大的苦,然而他卻對帝洛巴沒有升起絲毫的邪見或是喪失信心,而是一直都秉持著上師之想來恭敬承事。在經歷過這樣的苦行之後,帝洛巴對那洛巴說了四句的偈,這四句偈很明白的告訴那洛巴說,這樣的一個自明的本智我帝洛巴無可給予任何的顯示,必須要你自我的去尋找,爾後,才能夠獲得證悟。師徒二人就藉以這樣的方式,在那洛巴的心中升起了大手印的證量跟意義。
總之,從這樣的一個口語上流傳來說大手印的證量!帝洛巴給予那洛巴這樣的引導時,絕對不是從身體或語言上給予引導,而是從其心上給予引導,當給予這樣的引導時,那洛巴整個昏死過去,等他醒來時已經升起了大手印的證量,而且師徒兩人完全的心心相印,無二無別!
所以在那洛巴的傳記裡面,第三點所告訴我們的重點是:在尚未依止之前,必須要觀察這位上師,而在依止之後,則完全地秉持信心,不讓自己的信心有所喪失,而且絕對不可升起任何的邪見,在這樣的狀態裡來求取口訣來修持,最終終能證得成果,這是這個故事給予我們的第三個啟示。
堪布提問1:如果帝洛巴有這個能力到達金剛持的座前來求取口訣的話,為什麼他還要在大家所能見的境界當中依止人間的上師呢?請各位回答。
堪布提問2:有關於那洛巴的傳記裡面,剛剛講了很多重點,這當中有三個重點,是那三個重點?
堪布再強調:第二點我指的是當那洛巴在閱讀續部的時候,他理解辭意,但他不了解真正內涵的意義,所以藉著空行母的引導,他心中知道必須依止一位除了辭意之外也確實理解其內容涵義的上師才行。
信眾提問1:金剛總持他是報身,凡夫看不到,那我怎麼知道確實有"金剛總持"這尊佛呢?
堪布回答:金剛持的形像不是針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的,而是親自謁見過金剛持報身像的這些菩薩們,以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他存在的。舉例來講,你沒有去過札西炯,但是我們這些去過的人會跟你描述這邊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比喻來理解。
又比方說在現代有所謂的錄影機、照相機,以這樣的科技來講,即使沒有去過美國,但是因為這樣先進的科技,就能有證據讓我們確實相信美國是存在的,但在一千年前時,沒有這些儀器,去過的人只能以他們的談話來讓我們理解,而無法提出任何的證據。同樣的道理,對於像是綠度母或是其他的淨土,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是對於曾經看到過的人來說,他們也是用他們的經驗來告訴我們,意義是相同的。
信眾提問2:"奧明淨土"就是金剛總持的淨土嗎?
堪布回答:應該是。
信眾提問3:在迴向文中的「康巴噶寺祈福文」中「斯息朋措曲接擴樓令,薩拉奧明幸圖擴哇耶」指的就是我們在轉奧明淨土金剛總持的法教嗎?
堪布回答: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第一個是說,一般的人,在藏人的名稱裡面,也有被稱為「桑傑」的,就是「佛」的,雖然說他不是真的佛,但是他有這樣的名稱。同樣的道理,對於世間的一個地方來說,雖然他不是奧明淨土,但是我們也可以給予這樣一個淨土的名稱。第二點是說,在這個世間、人間裡面,有這樣的教證二法存在之地,我們可以說與奧明淨土極為相似,我們就以這樣的一個角度,來說給予「奧明淨土」的名稱。
在平常密法裡面說,要把金剛持跟自己的上師無二無別地來觀待,以密咒的傳統來說,既然金剛持所在之地是奧明淨土,那自己的上師所在之地也必須如此。以這樣的方法,在自己的心中觀想,來維持清淨相。
信眾提問3:我的問題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對我來講不是很容易,怎麼練習去安住自心?
堪布回答:這應該要這樣說,在修持佛法時,無論是我們身體上的辛勞也好、語言上的持咒也好,按照經續中所說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安住的方法。然而在平常的時候,就有說過必須要秉持著正念,正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自己的心中當下到底所生起的是善念、還是所謂的不善念、還是所謂的無記念,這個在自己的心中必須能夠憶念起才行。特別是如果是這樣的一個觀修者來說,對於這樣的修持必須能夠無所或忘,不時的憶念才行。以這樣的方式,在一生當中這樣修持時,對一輩子的生活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
堪布提問:針對五決定中的「時決定-說法不會間斷」,會不會有一天所有的眾生都成佛,金剛持那時候會繼續說法嗎?那時候弟子是誰? (參考:報身五決定--處、身、時、法、眷屬 決定)
堪布回答:佛學院辯經就是這個樣子。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上師傳承簡略的傳記。上一次因為我語言溝通上的問題,並沒有辦法完整的跟各位講解,在今天,會再簡略地跟各位講一下為什麼要講解上師傳承傳記的意義。
第一個理由是:基本上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到上師傳承傳記的,有助於對治自己的無知,去除愚昧,而讓自己的智慧可以增長。
第二個理由:以佛教,特別是大乘金剛乘來說,是否能獲得成果,是取決於自己本身對於教法還有上師是否具備著信心和勝解心來做決定的。
當我們講解了上師的傳承傳記之後,我們理解到了上師以及傳承的功德時,很自然地,對於上師及傳承我們就能夠升起深切相信這樣的信心。佛在佛經裡說過:如果種子被火薰烤過的話,那麼即使埋在土壤裡面,有外在的像是肥料、水、陽光等的條件具足,還是無法發芽的;同樣的道理,如果說我們在自己的心中對於佛法對教法沒有信心的話,就像是被薰烤的種子一樣,是無法產生白法的功德!
平常藏人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他們說上師祖師的傳承,後學地要如是的方式來修持!這個意思是說對於上師他的行為你到底應該是如何去奉行,後學者必須先理解才能夠模倣。
為什麼我們要講解上師的傳記呢?是有關於剛剛我們所提到的第一點,要說是我們的過失也好,或者說會在輪迴裡面的根本是源自於什麼呢?是源自於無知,因為這樣無知的愚昧而在輪迴裡。為了要驅除這樣的無知愚昧,升起所謂的智慧的顯像,就必須要理解到上師傳記。因此為了讓我們對各自的上師以及傳承的上師升起信心跟勝解心,所以必須來講解上師傳承的傳記。
第三點:由於我們本身是上師的追隨者,所以當我們對各自的上師及上師的傳承以及傳記都能夠理解的話,我們就能夠理解到如何的升起信心以及來如何的效法他們來修持。
基本上來說顯密共同的教主都說是釋迦牟尼佛,但是在密咒裡面,說是教主也好,或說是整個地位起源也好,所安置的卻是法身金剛持。整體上來說,教主釋迦牟尼跟法身金剛持,這二者的差異在那裡呢?如果從聖者的角度來說,這二者是同一體,沒有差異的,然而在所度化的這些眾生的境界裡面,卻會有著不同的差異。法身金剛持是以報身佛的形像來安置,而至於釋迦牟尼佛則以化身佛的形像來安置。
圓滿報身的金剛持所說的是大乘的教法,這當中主要的是金剛乘。平常我們都說三身--所謂的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指的是一切的障蔽完全地斷捨,一切所應證悟的完全的證悟,自心的實相跟本智已經完全無二無別的融為一體,那這是屬於所謂的自相顯現。藉此對於業障清淨者就現圓滿報身,對於業障清淨和未清淨者顯現共同的化身相。
這當中,金剛持之後的祖師是帝洛巴。帝洛巴和金剛持之間,有所謂的長傳承跟近傳承這兩者的差異。從長傳承的角度來說,帝洛巴從龍樹菩薩以及拿哇巴等四位祖師的座前接受口訣及修持,然後證得了實相;而從近傳承來說,帝洛巴他到奧明淨土之後,在金剛持的座前來領受了見修行這些口訣,而後來到人間傳佈。
這兩者當中,跟實際的現象相符的是什麼呢?是帝洛巴最終從金剛持那邊接受口訣而弘揚。這個道理是,帝洛巴自己本身就說"帝洛我無人間之上師,我的上師唯有是佛陀"。如果問說他能夠確實地親自到金剛持的座前去求取口訣的話,那為什麼還要依止那些人的形像的上師呢?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子,他為了要讓世間的人在他們的境界裡看到他向上師求法這樣的過程,所以他示現了這些歷程。
帝洛巴的弟子是那洛巴。那洛巴本身則是那瀾陀佛學院裡面極為善巧的一位學者。有一天他自己想著要來入定,卻明白地發現自己的心無法堅固安住,那時候心中就想著說必須要藉著密咒金剛乘的教法來讓自己的心有所改變才行。
有一天,當他翻閱密續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太婆問他說:「對於這個續部,你是懂它的辭還是懂它的義?」他說懂得辭的時候,這個老太婆馬上就心生歡喜,顯現非常開心的樣子;再問說:「懂得意思嗎?」的時候,那洛巴回答是:「我也懂它的意思。」時,這老太婆居然顯現極為憂傷的樣子,這個時候那洛巴就問這個老太婆說:「當您問我是否懂得辭的時候,我說理解時,您非常地很開心,但問我說懂得意思時,我說理解時,您卻又顯得非常地憂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老太婆回答說:「你說你懂得辭的時候,我覺得當然是如此,因為你是一位非常善巧的班智達大學者,但當你說你懂得意義的時候,我就覺得你是說謊的!」那洛巴就問說:「那有誰懂得意義呢?」老太婆回答說:「懂得意義的就只有我的兄弟而已,我的兄弟他叫帝洛巴!他現在居住在東方。」於是那洛巴就啟程往東方想依止帝洛巴為他的上師。
在帝洛巴的傳記當中,我們說必須要能夠理解其意義,這當中我們理解到自己本身是凡夫俗子,既然如此,就要先依止上師,在其座前求得口訣。
在那洛巴的傳記裡面,我們要理解到什麼呢?就像那洛巴他嘗試著想要去觀察自己的心是否能夠堅固安住而發覺到無法安住的道理一樣的,我們在平常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無論是在觀修也好,在修法也好,或是在禮拜也好,那麼知道讓自己的心能夠完全的緣取一處,這是我們所該去喚醒的!所以必須要先自我問答地看看自己的心是否能夠如此地安住,假設不行的話,要看看用什麼方法讓其安住。
這個故事當中的第二個意義是在於我們並不能夠只是朗誦文字而已,也不能夠只有藉此理解其意義而已,而是在理解了意義之後,還要看看是否能夠在自己的心中進行修持,這個是這個故事當中的第二個啟示。
第三點:當那洛巴他依止帝洛巴的時候,以現在的話來說,他的身體根本就是承受極大的苦,然而他卻對帝洛巴沒有升起絲毫的邪見或是喪失信心,而是一直都秉持著上師之想來恭敬承事。在經歷過這樣的苦行之後,帝洛巴對那洛巴說了四句的偈,這四句偈很明白的告訴那洛巴說,這樣的一個自明的本智我帝洛巴無可給予任何的顯示,必須要你自我的去尋找,爾後,才能夠獲得證悟。師徒二人就藉以這樣的方式,在那洛巴的心中升起了大手印的證量跟意義。
總之,從這樣的一個口語上流傳來說大手印的證量!帝洛巴給予那洛巴這樣的引導時,絕對不是從身體或語言上給予引導,而是從其心上給予引導,當給予這樣的引導時,那洛巴整個昏死過去,等他醒來時已經升起了大手印的證量,而且師徒兩人完全的心心相印,無二無別!
所以在那洛巴的傳記裡面,第三點所告訴我們的重點是:在尚未依止之前,必須要觀察這位上師,而在依止之後,則完全地秉持信心,不讓自己的信心有所喪失,而且絕對不可升起任何的邪見,在這樣的狀態裡來求取口訣來修持,最終終能證得成果,這是這個故事給予我們的第三個啟示。
堪布提問1:如果帝洛巴有這個能力到達金剛持的座前來求取口訣的話,為什麼他還要在大家所能見的境界當中依止人間的上師呢?請各位回答。
堪布提問2:有關於那洛巴的傳記裡面,剛剛講了很多重點,這當中有三個重點,是那三個重點?
堪布再強調:第二點我指的是當那洛巴在閱讀續部的時候,他理解辭意,但他不了解真正內涵的意義,所以藉著空行母的引導,他心中知道必須依止一位除了辭意之外也確實理解其內容涵義的上師才行。
信眾提問1:金剛總持他是報身,凡夫看不到,那我怎麼知道確實有"金剛總持"這尊佛呢?
堪布回答:金剛持的形像不是針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的,而是親自謁見過金剛持報身像的這些菩薩們,以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他存在的。舉例來講,你沒有去過札西炯,但是我們這些去過的人會跟你描述這邊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比喻來理解。
又比方說在現代有所謂的錄影機、照相機,以這樣的科技來講,即使沒有去過美國,但是因為這樣先進的科技,就能有證據讓我們確實相信美國是存在的,但在一千年前時,沒有這些儀器,去過的人只能以他們的談話來讓我們理解,而無法提出任何的證據。同樣的道理,對於像是綠度母或是其他的淨土,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是對於曾經看到過的人來說,他們也是用他們的經驗來告訴我們,意義是相同的。
信眾提問2:"奧明淨土"就是金剛總持的淨土嗎?
堪布回答:應該是。
信眾提問3:在迴向文中的「康巴噶寺祈福文」中「斯息朋措曲接擴樓令,薩拉奧明幸圖擴哇耶」指的就是我們在轉奧明淨土金剛總持的法教嗎?
堪布回答: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第一個是說,一般的人,在藏人的名稱裡面,也有被稱為「桑傑」的,就是「佛」的,雖然說他不是真的佛,但是他有這樣的名稱。同樣的道理,對於世間的一個地方來說,雖然他不是奧明淨土,但是我們也可以給予這樣一個淨土的名稱。第二點是說,在這個世間、人間裡面,有這樣的教證二法存在之地,我們可以說與奧明淨土極為相似,我們就以這樣的一個角度,來說給予「奧明淨土」的名稱。
在平常密法裡面說,要把金剛持跟自己的上師無二無別地來觀待,以密咒的傳統來說,既然金剛持所在之地是奧明淨土,那自己的上師所在之地也必須如此。以這樣的方法,在自己的心中觀想,來維持清淨相。
信眾提問3:我的問題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對我來講不是很容易,怎麼練習去安住自心?
堪布回答:這應該要這樣說,在修持佛法時,無論是我們身體上的辛勞也好、語言上的持咒也好,按照經續中所說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安住的方法。然而在平常的時候,就有說過必須要秉持著正念,正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自己的心中當下到底所生起的是善念、還是所謂的不善念、還是所謂的無記念,這個在自己的心中必須能夠憶念起才行。特別是如果是這樣的一個觀修者來說,對於這樣的修持必須能夠無所或忘,不時的憶念才行。以這樣的方式,在一生當中這樣修持時,對一輩子的生活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
堪布提問:針對五決定中的「時決定-說法不會間斷」,會不會有一天所有的眾生都成佛,金剛持那時候會繼續說法嗎?那時候弟子是誰? (參考:報身五決定--處、身、時、法、眷屬 決定)
堪布回答:佛學院辯經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