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康祖法王—噶瑪丹配
第一世康祖法王誕生於西元1569年,藏曆第十拉炯(註1 )地蛇年,康區叩才仁青的地方,俗名咕嚕森(意為被上師保護著)。
咕嚕森度過一個充滿佛法且歡愉的幼年。八歲時,在讀、寫、藝術上受到良好的引導,尤其在音樂方面,但咕嚕森深深地受到佛法的吸引與鼓舞,意欲於此路奉獻一生。14歲時,咕嚕森在噶舉傳承支派達隆噶舉之達隆理沃寺出家。
咕嚕森在寺院中,除了受僧伽初基訓練、背誦書寫經典以及負責每日的例行性工作,例如清潔寺院的地板外,並從住持措吉多傑上師處,大量地領受金剛乘的法教。
26歲時,他於噶舉傳承之首──第九世噶瑪巴旺秋多傑座前受具足戒,法名噶瑪丹配。由於噶瑪丹配的持戒、學養與專心致志於實修佛法,所以深受寺院和老師的敬重與信賴,並指定為寺院主要的聖壇、圖書館、藝術珍寶及法會物品的管理者。
但噶瑪丹配想辭去這些任務並且終其一生禪修。因此,29歲時,他決定離開寺院往中藏朝聖,然後去藏西。
在朝聖途中,法王遇到了拉策哇那旺桑波大士(即第一世勇真仁波切)。法王甫聽聞上師的名號時,心中即湧現無可言喻的喜悅和深切的信心。法王於是在這位偉大的禪修大士座下修學,並視其為根本上師。
在那旺桑波上師多年的引領下,法王經歷嚴格的禪定修持而臻至高度的了悟。法王屢次從觀世音菩薩、度母、蓮師、上樂金剛、獅面空行母、瑪哈嘎拉和長壽母這些外現男女相的佛菩薩處,直接領受教法和加持。
法王並隨順眾生的因緣根器,示顯許多的奇蹟,例如在石頭上留下腳印等等。
那旺桑波上師預示法王應該前往康區實修及弘法利生。法王在藏東康區空行母供養的榮耀的康卓桑波(空行密窟)和米歇多傑揚仲(不壞金剛窟)進行禪修與豎立法幢。在可成熟與利益無數學子的吉祥徵兆下,法王鼓舞激勵了許多人,並將教法遍傳於康區等地。在法王的引領及護佑下,上千位的弟子了悟了自心的實相。
法王有三位傑出的心子,即眾所周知的「三海」──索南嘉措(第一世吉噶爾仁波切)、聽烈嘉措(第一世阿帝仁波切)及確加嘉措(第一世竹古確加仁波切)。另有六位亦以海為名的主要弟子,即袞普利他海、努袞法王海、北寧噶瑪海、旦配普賢海、嘛呢彌勒海、瑪袞紅城海,共被尊稱為「九海」,「九海」日後皆形成祖古轉世。他們除了深廣地思維修持法王的教法心髓外,並且為了讓無數的有緣眾生獲大利益而廣弘教法。
法王的著作集含括金剛乘法教、禪修和各類哲學評論,總數超過數百頁。
在藏曆火牛年(西元1637年),法王見到諸佛淨土和一些外在徵兆,顯示圓寂時刻已到。法王召喚他的第一心子索南嘉措,並咐囑他重要的訓示和責任後,向諸佛壇城獻廣大供養,自身則以筆直的禪定坐姿圓寂。入涅時,大地震動,虹彩佈滿整個天際。
聖體荼毗後出現許多形狀各異的舍利,如骨頭中現出金剛持及咒字等。
(註1) 藏曆自西元1027年起,六十年為一拉炯。
(註2) 康祖法王為賢劫千佛第一佛拘留孫佛之應化身,亦為蓮師之不共化身。拘留孫佛雖已於久遠劫前成正覺位,但因大悲故,遂於無量剎土示現種種應化身,度化有情,趣向佛果。
於此娑婆世界,法王先後示現了:
等等,在印度及西藏廣行利生事業。